1.
各各他山岭上,孤立古旧十架,
这乃是羞辱痛苦记号;
神爱子主耶稣,为世人被钉死,
这十架为我最爱最宝。
副歌:
故我爱高举十字宝架,
直到在主台前见主面,
我一生要背负十字架,
此十架可换公义冠冕。

2.
主宝贵十字架,乃世人所轻视,
我却认为是神爱可夸;
神爱子主耶稣,离弃天堂荣华,
背此苦架走向各各他。
副歌:
故我爱高举十字宝架,
直到在主台前见主面,
我一生要背负十字架,
此十架可换公义冠冕。

3.
各各他之十架,虽然满有血迹,
我仍然以此架为美圣;
因在此宝架上,救主为我捨命,
担我众罪使我蒙恩拯。
副歌:
故我爱高举十字宝架,
直到在主台前见主面,
我一生要背负十字架,
此十架可换公义冠冕。

4.
故我乐意背负,此奇妙的宝架,
甘愿受世人轻视辱骂;
不日救主再临,迎接我同昇天,
永远分享荣福在天家。
副歌:
故我爱高举十字宝架,
直到在主台前见主面,
我一生要背负十字架,
此十架可换公义冠冕。



诗歌介绍,选自《古今诗歌漫谈》:

許多時候詩歌和藝術作品,都在作者去世後才獲人賞識,本聖詩卻在流傳後即享盛譽。 美國好幾家廣播電台曾數次邀請聽眾票選十首本世紀最心愛的聖詩,在千萬張選票中它始終遙居首位,即使監獄中囚犯也稱它是「獄中之歌」。
 
貝納(George Bennard, 1873-1958)的父親是煤礦的礦工。貝納出生後不久隨父母自俄亥俄州遷居愛荷華州,在那裡長大。 十五歲時父親去世,他去礦場工作負起扶養寡母和四個幼妹的重任。信主後,他進入救世軍服務。 多年後,他和他妻子都在救世軍中擔任要職。 貝納離開救世軍後,一度是無宗派的傳道人,後來被美以美會按牧。 他一心以主的話語為念,勤奮傳道,足跡遍美國中西部,北美及加拿大各地,有一段時期完全致力于奮興佈道會。有一次他從外地佈道回來,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,因此他誠慎地思考十字架的重大意義,而真正地認清到保羅所說和基督「……一同受苦,效法他的死。」(腓3:10) 本聖詩作于1913年,他先作了譜,數次配上了歌詞,都不滿意,直到最後才詮釋了他自己的心聲。 同年六月,芝加哥的一個培靈大會介紹這聖詩,就不脛而走,流傳全國了。貝納和妻子哈拿一共作了三百多首詩曲。
 
有一位宣教士曾在中國廣州明心盲童學校工作。 她見證說,該校有一個患精神分裂症的女童,經常無故發怒。 有一次她發病時,剛巧她的唱機中播放著「古舊十架」,那盲童聽了,竟安靜下來,以後屢試不爽。 想不到這首聖詩竟具有對人心靈治療撫慰的超然力量。
 
貝納晚年住密西根州理德市,當地商會在他家附近豎立一個十二尺高的十字架,上書「古舊十架作者–貝納之家」,晚上更有燈光照射在十字架上,遠處可見,迄今仍舊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