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亚伯拉罕的神,在天统治万民,
古今将来万世之宗,仁爱真神;
自有永有的神,天上地下同尊,
我今低头赞美圣名,永世无尽。

2.亚伯拉罕的神,我遵从你旨意,
超越世俗寻求圣手,所赐福祉;
地上权势名利,一切俗事抛弃,
主为我的盾牌高台,福杯满溢。

3.主曾赐下应许,我倚靠这应许,
我必如鹰展翅上腾,上达天宇;
亲眼见主圣容,崇敬我主权能,
高声颂主奇妙恩典,直到永恒。

4.天上快乐众军,大家一致同声,
赞美圣父圣子圣灵,歌颂不停;
我愿随同天军,赞美天上父神,
独一主宰全权全能,永受称颂。



诗歌介绍,选自《古今诗歌漫谈》:

这是一首由希伯来文的「三一颂」(Doxology),经欧列伐译成英文,曲调也是由朗昂自希伯来古调改编而成的圣诗。 

欧列伐(Thomas Olives, 1725-1799)出生在英国的威尔斯,四岁时父母双亡,由亲戚轮流抚养,没有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教育;经常流浪街头,成为众所厌恶的顽童。 十八岁时随一鞋匠作学徒,但因行为不检而被开除。 三十年来他过著放荡流浪的生活。 有一天在一佈道会中,他听到撒迦利亚书3:2 「… 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麽。」讲到人的得救,如同火中取薪,需要立刻的果断和勇气。 欧列伐深受感动,他以实际的行动来悔改自新,他重作鞋匠,还清欠债,然后为福音奔走。 

约翰卫斯理(John Wesley)发觉欧列伐有潜在的恩赐,就邀他加入其佈道团为同工,他随卫斯理二十多年,骑马佈道十万英里,遭遇到许多阻力。 嗣后,在神学的思想上他偏向加尔文(John Calvin)观点,否认罗马教会的权威,认为人的得救与否,贫穷富贵,由神预定。卫斯理兄弟则认为得救虽靠基督的恩典,但也取决各人的自由选择,视其接受救恩悔改重生与否。 他们神学的观点虽有分歧,但无损于他们真挚的友谊。 

约在1770年,有一天欧列伐在伦敦的一个犹太人会堂,参加他们的节日崇拜,听到犹太人的拉比朗昂(Meyer Lyon,1751-1797)唱犹太教的信经。 这是犹太会堂每晨、节日及安息日前夕诵唱的传统古调;相传这曲调是1404年犹太拉比根据摩西十三经改编而成,诗韵优雅庄严。 欧列伐听了深受感动,向朗昂要了诗曲,他根据犹太人的信条,加上基督教的观点,写成了这首「亚伯拉罕的神」。

圣诗作家蒙哥马利(James Montgomery)对这首诗的评论说:「作者具有想像力、最好的听觉。 只有对音乐与诗兼备欣赏力的人,才能在本诗中看到它的和谐。」